“墨石丹青”旅美著名艺术家许石丹彩墨新韵画展
Duration : 10:00 -- 18:00
Opening : 1753-1-1 (星期一) -- 1753-1-1 (星期一)
Venue : 200060 中国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3号楼103/208室
Tel : 021 5252 7198/021 5252 7198
Web : https://shunartdesign.com/
Artist :
自序
今天我从美国回到上海举办画展,目的是为了向祖国的亲友们,作一次我从艺的汇报,了我思乡之情。同时也让国内朋友知道国外喜欢什么样的中国画。十分感谢大家的光临!
我是杭州人,自幼喜爱乱画,青年时代自作主张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家父反对我的荒诞之举,试图将我随家迁离,急中生智,我搬出了院长江丰,终于说服老爸, 圆了我童年时的梦。四年后,我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入同济大学,毕业后又升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随苏联专家深造,一九五六年任教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达三十 余载。
一九八五年,我应邀赴美讲学,在纽约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形形色色的画廊,深感异乡的土地上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遗憾的是鲜见 有当代的中国画。如何使中国现代画走向世界,便引发了我对发扬中国艺术的追求,决定举家落户美国。前半生我在祖国画了三十余年,随后开始了我后半生的海外 艺术生涯,相沿吾师林风眠之教导,创造时代艺术,推陈出新,以我思、我画、用我法,大胆创新,以艺术探索感情之奥秘,创造自然的华丽,缤纷世界之幽美,使 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以乐于艺而不计其利,宣扬中华文化。由于每次展出的作品,颇受大众欢迎,广为收藏,二十多年来建立了自己的天地。游历世界,浪迹天涯。 如今,岁月流逝,虽己暮年,但艺术豪情,仍无休止,以笔墨泼彩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醉洒江山,笑傲人生。今展示部份新作,不揣粗浅,尚在探索,恳请赐教,深 表谢忱!
许石丹敬启。 二千零七年九月
访< 中国莫奈 > 许石丹先生
石丹其人——永拓心石荒原
1月19日晚,尽管当时气温己降至华氏 10 度左右,但位于新州中部27号公路上的Pines Manor会议大厅却是一片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这里正在举行<侨报(美东周末版)>创刊两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喜筵之上,只见一位身着中国 传统服装、精神矍铄的老人,信步走向台前,以酒助兴、纵笔豪放,只见他用笔流畅无碍、墨色挥洒淋漓,先以水墨涂抹山势,等将乾未乾之际,再以破头散笔随意 纵横,短短半小时里泼墨写意而成一幅<醉洒江山>。清晨中的三峡迷蒙而又清新,磅礴的叠叠远峰与近处的碧水波澜水墨交错,浑然和谐。在淡出的 背景中,拓展出无限的辽阔空间。而远峰之中巧妙的点点枫红,让整幅画平添一股醉意。看得出来,这位画家的绘画手法相当新颖却又不脱离传统,既有粗犷的写意 又有细腻的笔触,让人不禁陶醉在这一片锦绣江山之中。那么这位老人家究竞是何许人物呢?他便是被誉为“画家、建筑师双料怪杰”的“中国莫奈”——著名美籍 华裔画家许石丹先生。
石丹先生原名以诚,人如其名“诚以待人”。石丹是他的字,英文名字Hsu Dan取自石丹,有“心石原是丹,勇拓艺境荒”的涵义。石丹先生生性开朗豪迈,喜欢周游列国、采风写生。他旅居美国十多年来游遍了各地世界名胜;喜欢广交 良友,一壶好酒、一碟小菜,与好友畅谈人生、感慨万千;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独自沉浸在他那古色古香的翠屏居画室中,一枝狼毫、一沓宣纸,用这种无声 的独特方式宣泄著他那丰满而又深情的内心情感。许是这份难得的真性情,许是这种充实的精神生活,七十有余的石丹先生倒是愈发显现出一股自然的纯真和青春, 他身形硬朗,满面红光,令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看来都有几分欣羡不已。
石丹先生的艺术素养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许氏早年为杭州望族,位於杭州横河桥镇,在明清时曾有“七子登科” 、“五凤齐飞”的辉煌历史,他七岁开始拜师习画,十三岁跟随名画家张正吟先生学习中国传统国画,打下了坚实的文人画基础。十四岁的他就在四川重庆开“童画 展览”,算起画龄,己有六十多年的经历。四十年代末,他考入杭州国立艺专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接受林风眠、黄宾虹、刘开渠、潘天寿及傅抱石等名师的严格训练,从西洋画到国画,都潜心向学,甚至寒暑假有时都不回家,留在学校里 观摩古代名家的作品,打好了厚实的绘画基础。后又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建筑及园林设计,毕业后又考入哈尔滨大学研究院深造。之后一直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长达 三十多年之久。一九八五年应美国好莱坞公司之邀赴美讲学,并先后为德州休士顿、圣路易等大城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故被美国报刊誉为画家、建筑师双料怪杰, 受到加州、新泽西州电视台的专访。但更没有想到的是,建筑的学问用在绘画上使他更能“如虎添翼”,在构图、设计方面注重精确和布局、把建筑学中的空间处 理、透视学和构图理论,广泛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笔墨尺寸更能拿捏准确。例如<苏州花园>这幅画、近景、中景、远景等亭台楼阁位置、大小、距 离、布局、都经过精细的计算和设计,呈现出中国园林结构的亮丽风格和风光旖旎的江南景色。不过这样的一份境遇也唯有像石丹先生这样对绘画艺术忠诚专一者才 能得以享用,几十年来,艺术就如同他生命存在的线索,任何时间环境都不可缺少,有时“画瘾”一来,连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
石丹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美国加州艺术协会会员。在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大学、画廊等地举行了数十次个人画展,作品受到中 国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及海外许多单位和个人收藏家珍藏。一九九八年春又应江苏美术馆之邀展出百幅作品,深受好评。
“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首先是深刻理解并研究传统。” 在谈到自己的数十年的艺术理念时、石丹先生如是说。”中国人画了几千年的画,内容丰富、派别众多且人才辈出,这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 那么,如何继承传统,又该继承些什么呢?在石丹先生看来,首先要继承传统的写意笔墨技巧,水墨交错和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
在要求自己的作品拥有中国传统一面的同时,他也要求要有新颖创新的一面。” 创新没有统一的道路,可以各人走各人的路,百花齐放。中国画自古以来以水墨为主、是特色。但我们现代的生活色彩缤纷、灿烂夺目,又怎能不表现出来呢?”
他认为绘画本来就没有国界,也不必强分中西,一张好画要能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欣赏和共鸣。现代的国画要吸收现代潮流的新事物、新风气,包括西洋画的技巧 和表现方法。因而在他的新作中,很难以“传统国画”或是“ 现代西画”来归类。他认为他的画是吸收传统的精华,而不是传统的沿袭;是借鉴西画的技法,而不是西画的追随,是融合东西方绘画的特点,试图创造出新的中国 画来表现、流露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和东方人自然心性。
在美十来年,石丹先生的画作进展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他大胆吸取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化自己一生的学识和才智,开始走向一条 “我思我画用我法”的独特之路。在技法上,他打破种种框架,“以中西合壁” 的审美观,将挥扫、喷洒、泼溅、拓印、描绘结合起来,着重墨色与色彩融合所产生的乐趣,使画面呈现出妙造自然的奇景。如<太湖渔 船>、<黄山峰云>、<漓江之畔>等等,其中表现的色和墨、功和力、技和法、既保持著中国画的文化根基,又超越根基理念, 将西方抽象概念注入其中,达到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意境,怪不得这种炉火纯青的中西合壁画法的作品在美国各地举办的画展时,使观众感受到画面的壮丽华美, 以及那笔墨浑融、气势纵横、意在画外的诗情,令人久久不忍离去。
“师法自然”是石丹先生又一秉承的艺术理念。早在几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说过:” 画家是自然和人之间的中介者,是自然创造物的再现者,他的精神必须包罗万象,仅有向自然学习才能创造这一点。” ” 在创造中,我重视写生,观察自然。” 所以他喜欢游山玩水,随时写生,来美十多年的素描写生己逾千幅之多 。” 我把那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山川形腾捕捉到我的作品中,让观众看了我的画,可游、可赏、可思,做到画中有景、画外有情、诗情画意。”
“ 我的画有的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有的是细细琢磨、反覆刻画。但我都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浪漫而抒情,使观众走到我每一幅作品前都能细细品赏,去寻求它所能带来的感受和回想。”
石丹先生性情豪迈而又富于感情,思想高超而又不肯随俗浮流,因而他的作品颇具洒脱与沈酣的特色。在石丹先生的每幅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极为强调画面 的构造与秩序、平衡与虚实、刚与柔、动与静的统一;他强调光的表现力、色彩的变化与水墨融为一体;他亦强调技法的多样性,使画面充分发挥宣纸的表现效果, 产生水墨淋漓,表现艺术家的心灵和情感。故而博得“中国莫奈”之美称。他画的江南风情、中国园林及欧美风光,画面甜美细腻,融诗情、乡韵于一体,用笔秀 妙,境界幽深,耐人寻味,令人忘却人世的忧扰,走入那宁静而深远的画幅之中。他笔下的山水画,要么气势磅礴,要么含有诗意。以泼墨重彩粗细纵横使画面呈现 出壮阔浑厚的境界,使色彩与水墨互相融合,线条与形体相互交织,将大自然雄峙的峰峦、烟云浮现在整幅画面上。如 <九寨沟飞瀑>,画面壮阔雄浑,真有气势万千、笔未到气已吞之势。又如 <黄山峰云>,打破实形而表现精神领域,有如梦幻的意境,以大写意抽象的技法表现自然的灵性、气势。
——旅美艺术家许石丹彩墨新韵画展
长居美国的一位老者,七十六许,虽已入古稀,但神清气爽,耳清目明。善于在彩墨、丹青之间描绘出中国的山水之色。这位老者,自称“石丹”,将对国画的热爱精神溢于言表,显于名间。
近期,从2007年9月8日至9月28日,熏依社画廊邀请旅美著名艺术家许石丹来沪,在上海展出他的彩墨新韵作品展。
石丹先生的作品用笔流畅无碍、墨色挥洒淋漓,先以水墨涂抹山势,等完成之际,再以随意纵横的笔触,泼墨成一幅幅的淡淡风情。清晨中的三峡迷蒙而又清新,磅 礴的远峰与近处的波澜水墨交错,浑然和谐;森林中的百花尽放,不同的明亮色彩突显春天的气息,以白色寥寥几笔,呈现曲径通幽之感。石丹先生习惯在逐步淡出 的画面中,画出曲径尽处人的身影,让整幅画平添一份生趣。看得出来,这位老人的绘画手法相当新颖却又不脱离传统,即使入暮年,他的画作中仍不失缤纷世界的 灿烂和绚丽,以笔墨泼彩来洋溢生命的活力。
石丹先生是杭州人,生性细腻,从小就中意绘画,沉浸在风雅山水中。随后又心仪建筑,三十余年专注建筑领域。一九八五年,他应邀赴美讲学,在纽约参观了举世 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形形色色的画廊,感受到异地艺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却鲜有中国的现代画。即使阅览中国国内市场,国画也远不及油画那 么显贵。
石丹先生被评论人称为是“中国莫奈”。但在中国我们说起莫奈,又有几人知晓。他毅然决定举家落户美国,在林风眠先生的教导下,开始了他后半生的海外艺术生涯。
达芬奇曾说过:“画家是自然和人之间的中介者,是自然创造物的再现者,他的精神必须包罗万象,只有向自然学习才能创造这一点。”许石丹先生正是这样“中介 者”“再现者”和“创造”者,同时他还是一位使者,他把中国画推向美国主流社会和艺术鉴赏界的使者。把中国的艺术展示给美国广大观众,提升和丰富他们对中 国画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多次回国举办画展,把一位老画家的故国之情、家乡之爱全都浸泡在那一幅幅作品中。
这次在熏依社画廊我们即将展出的四十几幅石丹先生的画,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欧美风光,都融诗情和乡韵于一体,或用笔轻灵,或着墨沉浑,虚实相间,境界幽深,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