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若归乡

Duration : 12:00 - 20:00

Opening : 2015-11-21 (星期六) -- 2015-12-13 (星期日)

Venue : 上海市莫干山路28号 熏依社画廊

Tel : +86 (0)21 5496 1918

Web : https://shunartdesign.com/

Artist : 陶 弘景

Alexandre Ouairy 作为陶弘景最后作品展策展人,非常荣幸地为诸位呈现“死若归乡” (Death is Going Home)。陶弘景死后与生前近十年的作品中,不断反思了金钱,声名与生命间的关系;这种回溯性的观照,构建了他最后一个作品与早期作品间的链接,展示了艺术家在其职业生涯中使用的诸多工具。

 

艺术家

 

陶弘景于1979年生于中国江苏。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在法国著名的美术学校学习。

他的作品以宏大图景描述着经济剧变对中国的影响。他于2015年4月4日意外去世,其时正在为他最后一个项目做着准备,享年36岁。

 

策展人

 

Alexandre Ouairy是法国艺术家与策展人。他的作品曾在巴黎东京宫,里昂双年展和莫斯科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他致力于都市化与社会行为的法律法规系统。他也在法国,日本与中国以策展人身份参与展览活动。他工作、生活在上海。并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和视觉研究相关课程。

 

常方圆是一名工作与生活在上海的中国策展人,这是她第二次为陶弘景策展。同时,她也是一位教授设计课程的大学讲师.

 

 

关于展览

 

11月7日-11月29日 ,北京红门画廊

 

11月21日-12月13日,上海熏依社画廊

 

生若梦 逝如归

 

西元2015年4月4日,乙未年己卯月庚戌日陶弘景仙去。白日飞升,意外之下并无鸡犬相随。其时他正在一个建筑工地,为下一个艺术项目做着研究。

 

陶弘景最后的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语成箴的讽刺。“冥府”,是他所想象与规划的冥界城市模型;所谓有限生命终结后的去处,也是他的归处。没有证据表明冥府不是人们因留恋现世而臆造出的自我安慰。所以,其确凿存在的可能性微薄脆弱,如同构成“冥府”的脆弱纸张。纸张彻头彻尾的一次性附带的脆弱源于“烧纸”祭祀,通过火焰消解物质的方式传递财富给死去亲友的传统。

 

“烧纸”的对象通常是“冥币”与“纸钱”。陶弘景使用极端化的镜像手法再现了作为祭祀用品的“冥币”(Hell money)和“纸钱”(Gold Paper,翻译有待商榷),他像位现代但丁一样,展现了想象中阴间货币对现实世界的可笑映照。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消费那些劣质纸张糊成的苹果三件套,豪宅,豪车的想象,昭示着不加收敛的物欲,看起来生动滑稽。

 

陶弘景最后的几件作品与其早期作品之间形成了奇妙的的相互观照。“天与地”,是黑与白,是阴阳不容的二者。黑白之间却是混沌的“千里江山”图景。然而多少人不见江山,只识得“先富起来”。不断拆除与重建的城市在残垣断壁中绽出浮华;被消费主义驱赶着的物欲充满货架与网络。人们行色匆匆加班、思考、缺乏睡眠,只为了拥有一切,再被一切拥有。

当生命的价值与财富等同时,“那些我从未到过的地方”就成了人民币上朝夕相处的符号,在手中流转的美景却与生命经验割裂。“那些我从未到过的地方”与“冥府”阴阳相照,仅仅作为一种象征,却从未确凿地被认知,被真实经验。“冥币”则正如“先富起来”的镜像,一阴一阳,昭示着死从来不是生的反义词,它是生的一部分,死,是另一方式的生,另一方式的消费,另一方式地追逐财富。欲望潜行于心,只是换个姿势,从未寂灭。

 

陶弘景默默地注视着带着欲望奔跑着的城市,它如巨兽吐故纳新般地剧变,抹去一丝丝曾经的日常。早年作品“安全第一”是印鉴印下血红的单色图像。仅存的寸许记忆,字字珠玑都是“陶弘景”,每次重钤,所愿不过是奔涌摩命运中的意外豁免。然而,艺术家本身却需要在生命的最后几秒面对同样的意外。

 

目击者说,意外发生时他呼号着阿弥陀佛,但愿他在弥留之际能看到如他作品“阿弥陀佛”般的无极,无尽,无量的光与色。无量光佛有无尽寿,但愿对陶弘景来说,不论生,还是死,这段体验还在继续。

 

生死无常,生死恒常。

红尘不过戏文场,阿弥陀佛归故乡。

生,若梦

逝,如归

陶弘景,凡胎生于法国于庚申年,终其一生冷静旁观着这个巨变中的世界与纷纷的欲望,留下作品数件。乙未年飞升于上海。

斯人仙逝,有事烧纸